“哥,你在后面给我扶好了,千万别松手!”我一只脚斜跨在一辆“二八”自行车上战战兢兢的对表哥喊道。
“没问题没问题!”哥哥只管应着,两只小脚像踩着一对“风火轮”一样卖力的推着。只听见扑通一声,咣当一响,乡间的小道上一片黄土飞扬,两个孩子一个趴着,一个躺着,哇哇大哭了起来。
那年我7岁,农村的交通不便,周边人们的日常出行基本上靠着两条腿,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是难得了。常听父亲说起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串乡”做生意,一个人扛着一大袋货物穿梭在散落各地的村庄,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艰苦,我无法亲身体会,却也感同身受。父亲听闻我学自行车的时候狠狠摔了一跤后,便和母亲商量给我买了一辆儿童三轮车,这算是记忆里他们送给我的第一件及其贵重的礼物,毕竟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额支出。自从有了“专车”以后,我就成了村里土路上、学校操场上速度最快的孩子,任凭周围的小伙伴们向我投来多少羡慕而又嫉妒的眼神,我也舍不得给他们分享这份独属于自己的欢乐。后来因为在学校的花园里超速行驶,撞了个头破血流,我的三轮车也报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自行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劳动人民的交通出行需要。14岁那年我上初中,依稀记得当时正值暑假,大伯带我乘着一辆农用三轮车来到镇子上。对于3个轮子的交通工具,我还是有些忌惮的,生怕它一不小心也撞到墙上。但在回去的路上,我坐在大伯新买的摩托车上,瞬间把曾经的阴影尽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们兄弟俩整日围绕在这台崭新的摩托旁边琢磨,久而久之自学成才。只要家里大人不在的时候,就骑着摩托车出去招摇过市,感受着夹杂着庄稼地味道的气流从身体的每一寸皮肤掠过。可惜好景不长,追风少年的“恶名”很快就传到了奶奶和大伯的耳朵里。为此,我们兄弟俩历经了长达一周的劳动改造,并被禁止再碰摩托车。我的机车岁月就这样结束了,虽短暂却记忆深刻。那辆摩托车现如今仍放在院子的储物间,同时,也在我的脑海里。
大二开始在学校报名参加驾照考试。一次偶然间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什么时候能到拿到驾照,语气听起来异常欢快。我隐约猜到父亲想要告诉我的好消息,但还是静静听着父亲告诉我说家里买了车,考完驾照了回来好好开,就像个小孩子。那时候只要一回家,我必然会抱着“老司机都是剐蹭出来的”信念,坚决做到不出门不开车,出门必开车。
随着祖国日益的繁荣强大,科技也愈加发达,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也不单单体现在交通工具的换代更迭上。从传呼机到小灵通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等诸如此类的明显变化数不胜数。参加工作前,我只知道我国煤炭运输的基本方式就是铁路、公路以及水路3种方式,现在全公司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奋战在工程一线,力争在年底实现贯通,为煤炭的另外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物流方式“管道输煤”而拼搏。
作为祖国繁荣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坚信,未来更可期。(樊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