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风廉政
案语 | 年轻干部要扣好事业第一粒扣
发布日期:2022-08-25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    点击量:1064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将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形象地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事业的扣子也是如此。 

王某,女,1990年出生,北京市东城区某事业单位原出纳员。2019年3月,王某因涉嫌贪污罪被东城区监委留置,同年9月被开除公职。2019年12月,被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在工作、生活和网络游戏中,王某结交了大量“出手阔绰”的朋友,养成了及时行乐、恣意挥霍的不良消费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

爱慕虚荣、喜好名牌,买买买

走进王某的房间,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奢侈品,与周围环境形成巨大反差。“之前那段时间,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不停地逛,不停地买,根本不考虑价格这种小事儿。”因为钱不是靠自己辛苦工作赚来的,王某消费起来一点也不心疼,用的东西大都是奢侈品牌,其中一件衣服价值6.4万元,一个包超过20万元。买完东西,王某就拍照发朋友圈,在大家另类的追捧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对游戏畸形的执着

王某是一个游戏群的群主,每个月都会花3000元至5000元请其他玩家帮她升级,仅网络游戏一项,投入的钱就多达70余万元。而疯狂挥霍所获得游戏中虚拟角色的“快感”,让王某的精神世界彻底沦陷。

失控的业务管理

“我自己一屋,财务室其他工作人员不会随便进入,这给了我很多机会。”正常情况下,会计应和出纳一起办公,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但王某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漏洞,不仅让出纳王某独自在一间办公室办公,而且其他工作环节负责人也未履职尽责,总是敷衍了事,日常监督管理严重缺失,复审复核层层失守。王某通过假的银行对账单,模仿领导签字,使用现金支票,把公款转移到个人的银行账户。后来,连现金支票都懒得用了,直接通过银联转账将单位账户的钱转到自己名下。失效的监管,给王某的疯狂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

严重的损失

在不良观念的影响和诱导下,王某进入某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想方设法侵吞、骗取公共财物,以满足日渐膨胀的个人需求和消费欲望。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多达720余万元,均被其个人奢侈消费、高档生活挥霍一空。

无效的教育和监管

“对即将面临的严重后果,王某缺乏清醒认识,在最后一刻,她还觉得自己能够掌握局面。”专案组工作人员表示,王某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年轻干部和公职人员疏于教育,政治教育、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重缺失,压力传导出现断层。本案涉及的分管领导、相关负责人等6人也均已被立案追责。

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要以此案例强化震慑,进一步做实做细每一项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各事项经办人及各级负责人应履职尽责,廉洁自律。

1)各级负责人应积极履行管理责任,加强对干部员工特别是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廉洁从业教育,引导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当好其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助其扣好事业的第一粒扣子。

2)要求公司所属各单位进一步建章立制,着力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监督举措,提升日常监督质效,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公司正风肃纪的发展之路上,公司纪委将继续秉持“有腐必惩”的态度和决心,持续对工作中存在的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行为开展专项查处治理,望广大干部员工时刻坚持自律、自省、自警,不给腐败思想以可乘之机,扣好自己的第一粒扣子。

 

 案例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